你的購物車目前是空的!
突破職場困境:探索不尋常的職場與自我設計人生
/

面對焦慮的源頭
之前回學校參加系友座談時,老師反映學生對於未來工作感到焦慮和徬徨。一方面我想是因為社會學系本來就是沒有直接對應工作的科系,另外一方面可能也是台灣就業環境不景氣導致。
- 針對第一點,雖然科系名稱和職業沒有直接連結的關係,但是包含我和另外一位當天參加系友座談的學姊,都認為系上的訓練,對於職場都有直接或是間接的幫助,只是教學上不會依照職場的需求做特別設計,所以才覺得沒什麼關聯。
- 第二點雖然說職場上不少慣老闆,但是好老闆和好工作也是有的。中國、美國等也不是每個工作都是理想的。雖然不能排除大環境、家世背景的影響,但是個人也是有努力的空間來找到好工作(能夠畢業於國立貓大已經算是很強了)。
「不專業」與「軟技能」
一般來說,焦慮與恐懼源自於未知,如果能讓準新鮮人能夠對職場有更多認識,應該就能減少焦慮。所以基於上面兩個原因,當時想到的解法是:
重新定義專業:探索不尋常的職場
介紹一些看起來不是那麼「專業」的工作。「專業」表示需要嚴格的學科訓練才能做的工作,像是醫生、律師、會計師、博士後研究員等。那哪些看起來是「不專業」的工作呢?當時腦中馬上就想到 — 問十個人,有十一個說自己在打雜的「 PM 」。(大家不要誤會我認為 PM 不需要專業,事實上 PM 是一個非常專業的工作,只是台灣很多 PM 真的做很多雜事。)
軟技能的重要性
再來就是針對那些學校沒教的事。除了特定科系外,學校真的不太重視軟技能(像是溝通、寫作、談判、邏輯思考等),但是對於「不專業」的工作,軟技能相對來說又更為重要,文件寫不好也很難成為好的工程師。
設計你的人生
我們的教育環境最常聽到的是「現在只要專心把書唸好,以後就一舤風順了」,但是對於「以後」到底長什麼樣子,現在也沒人說得準,畢竟經歷過下一階段的老師也不是很多,或也只能聽別人說。

過去我們以為人生下來就有個天生使命,就一定會有個終生的目標或方向。但在「設計你的人生」這本書中卻說:
除非你嘗試了足夠多的可能性,否則你不會知道自己想要什麼。唯一能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,試錯更是必不可少。 — 設計你的人生
人生從來不是單線的 RPG 遊戲,也沒有統一的攻略,沒人可以告訴你怎麼走是好的,所以我們盡量將事情攤開來讓你自己看。每次參加活動看到台上大神好厲害,但是回去只要沒練習就全部忘光光,就像別人不能幫你上廁所一樣,沒人能取代自己的思考。講師只是做個引子(幌子),每個人的經驗都是獨特的,所以我們鼓勵你與與他人建立連結,共同探索人生的可能性。
最新活動
-
特價商品軟體工程師跨國遠端攻略-從履歷到面試一步到位!$239.00 – $639.00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