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bpx

社會學與職場:一種新的思考方式

感謝多位老師推薦,能夠回系上參加系友座談(又多完成一項人生中的願望清單了)。因為是系友座談,系上安排的講題主要集中在社會學與職場的關係,其中一個是「社會學於職場之應用如何可能」(「XXX如何可能」真的是社會學系的起手式)。

社會學於職場之應用如何可能

既然社會學那麼愛問XXX如何可能,那當然要再多問一層,「社會學於職場之應用如何可能」這樣的問題如何可能?為什麼要問這樣的問題?為什麼要回答「社會學」與「職場應用」的關係?為什麼兩者的關係是重要的?

這樣的問題背後隱含著幾個不同層次的問題:

  • 社會學和職場有什麼關係?

由於對象是大學生,所以這樣的問題也隱含著:

  • 進入職場前的學習,與進入職場的關係?

再抽象一點:

  • 這一階段的學習與下一階段的關係?

社會學是門科學,討論科學問題時當然得把定義講清楚,才有接下來的討論。

社會學

社會學在學什麼東西?如果從大學部的課程安排上來看,社會系必修課程包括了社會學理論、研究方法、社會統計等等。

社會學理論教了圖爾幹、馬克思、韋伯等「社會學家」。社會統計教了描述統計、推論統計、一直到線性迴歸。研究方法教了質性、量化的研究方式。還記得以前做質性報告的時候還需要去訪問和打逐字稿;量化研究教了怎麼抽樣、怎麼設計問卷才能有效測量想觀察概念。

是什麼東西讓社會學與其他學科不同?什麼讓社會學是放在社科院而不是文學院或商學院?這些造成不同的東西,就是社會學獨特的觀念和帶給你的養分。

職場

不知道大家覺得「職場」或通俗一點的講法「出社會」是什麼意思?是什麼東西切分了所謂的「出社會/還沒出社會」,這件事恐怕比社會學本身還要難定義。

但是就算不知道職場是什麼也沒關係,因為社會學本身,就是在研究概念的科學。那透過社會學的訓練,你有沒有辦法想出幾種方式,來探討「職場」到底是什麼?有沒有辦法透過假設與實驗來定義職場?或透過概念的切割探索來定義職場?

比較科學的定義交給各位去研究,現在先恕我就用個人反省的方式來討論「職場」或「出社會/還沒出社會」有什麼差別,透過差別來區分兩種概念。

出社會/還沒出社會

這邊就幾個比較常聽到有人在談的區別做個整理:

  • 經濟獨立/經濟不獨立
  • 複雜/單純
  • 要上班/不用上班(要上課)
  • 不能翹班/可以翹課
  • 不自由/自由
  • 工作沒做好-被裁員/考試沒考好-被當

透過以上的比較,可以知道有沒有出社會的確在概念、生活型態、能力需求都有些差異。例如在經濟不獨立的狀態下,不需要很會賺錢的能力;但是一但有經濟獨立的需求時,就需要賺錢的能力。違反公司規則的後果通常也會比違反課堂規則來得嚴重。開始上班後同事流動率「通常」比在學校高,同事之間的利益關係也比同學之間直接。這些差異都會讓在未出社會前培養的能力或習慣,在出社會後顯得沒有太大幫助。

但倒也不是沒有相似的地方,一樣需要跟同事/同學合作溝通、一樣需要回應主管/老師的需求、一樣會有些潛規則需要遵守,這些能力不管在出社會前/後可能是類似或可以連貫的。

社會學與職場之關聯

最後回到「社會學」與「職場」的關係,社會學作為一個科學,能在職場上發揮什麼作用,還是取決於能不能找到專業訓練與職場環境相似的點,如果你繼續從事社會科學研究,就像醫學院畢業後當醫生一樣,那絕對很容易應用,但如果想跨到其他領域,就得思考領域間的共同點。

例如研究法的訓練,讓你學會怎麼設計問卷、訪談、撰寫報告,就算你不是做社會研究,職場上也有很多地方需要這樣的能力。如果是統計訓練,就算你今天不是研究社會現象,但是只要有數字的地方,也可以發揮分析的能力。而社會學理論本身,可能與大部分的職場沒有直接的關連,但是人生又不是只有職場是吧?

思考世界的方式

把熟悉的事情「去熟悉化」…社會學思考的藝術,對我們每一個人最大的貢獻是,使我們變得敏感…可以擴大你我的自由。 — Z.Bauman 社會學動動腦

包曼說社會學是一種「思考世界的方式」,社會學的研究對象恰恰是我們的常識世界,而常識世界的研究材料俯拾皆是,透過社會學思考常識世界對我們的影響,讓我們有機會跳脫常識來做事。

例如當社會都在嘲笑矮子的時候(就是我),身為一個學過社會學的矮子就知道,別人也不是有惡意,而是無知的放任自己受到常識影響(自我安慰是我強項)。當大家都在嘲笑胖子的時候,你也會知道這只是常識世界的詛咒,有機會用更多元的角度來認識一個人,而不是停於常識,這樣你就有機會不讓自己變成「平庸的邪惡」的一員。

當大家都在追求教育作為職場的預備班時,你也會意識到、去思考教育的本質,而不用這麼執著在這次的演講的主題上。當大家都在追求財富的時候,你可以選擇大罵資本主義過著不那麼市場導向的生活;也可選擇累積各種類型的資本,來在社會中發揮著影響力。

俗話說「上帝的歸上帝、凱薩的歸凱薩」,當你能認識到常識世界對你的影響,也可以把該推給社會的推給社會,有意識的在常識世界生活,發現不同的世界。

變得更「好」的人

這個結論其實很難定義,要定義「好」,定義「人」,還要定義什麼叫「更好」。但是對我來說,能夠更有意識的生活,認識到「社會」是由不同的群體組成,有不同的階級和生活,這讓我能更「有意識」的活著,懂得感恩現在的生活是許多巧合的結果,能更謙卑的面對其他人,也能尊重不同的觀念和人們。「感恩」、「謙卑」、和「尊重」,都算是正面的態度吧!

所以說雖然職場上能與社會學直接連結的工作不多,但是社會學的研究對象反而更容易運用在生活當中,幫助我們面對社會和人生。

最新活動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內容索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