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購物車目前是空的!

在上一節中,我們討論了對未來的想像,提到了先不用考慮可行性,因為我們希望你能先擺脫平時的壓抑狀態,多想一些平常不會有、不敢想的想法。這一節的主題將會逐步教你如何評估可行性,以及如何實現自己訂下的目標。
資本概述:理解不同形式的資源
評估可行性的第一步,就是要做資源盤點。 資源是一種有形或無形的物體、力量或事物。借助社會學家布迪厄(Pierre Bourdieu)的觀點,資源其實就是資本、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籌碼,可以用來換取其他資源或利益。
比較直覺的例子就是「金錢」,在資本主義社會中,金錢可以用來滿足食衣住行等需求,因此被視為重要的資源。然而,我們也應該注意到還有其他可利用的資本,如「時間」、「人脈」、「文化」、「體力」、「智慧」等。
為了更全面地盤點個人資源,我們可以參考社會學家的觀點,將資源分成五種類型,從以下五類資本來盤點現況。
一、經濟資本:理解資金和財物的重要性
經濟資本是最為直觀的資本形式,指的是個人擁有的經濟資源像是錢或財物。
其中又可以分為兩種:
- 可以產生資源的:像是可以出租的土地、可以換取收入的工作、股票、定存等。
- 無法產生資源的:像是單純的存款、不能用於出租房子等。
在這個階段,可以產生的資源的資源,是相對重要的。如果你有一些無法產生資源的資源,就需要思考怎麼讓他產生資源的方法,也就是一般說的「活化資產」。但是可不是只有經濟資本需要活化,我們繼續談談其他類型的資本。
二、社會資本:建立關係網絡的重要性
除了經濟資本外,在社會群體中的資源、關係、影響與扶持的網路,也是重要資源,我們稱之為社會資本。像是你的高中、大學同學,工作中認識的同事、外面參加的社團等等,都是社會資本的一環。雖然我們常說「物以類聚」、「近朱者赤、近墨者黑」,但你所處的群體,不但會影響你個人的狀態,也會跟著決定你可調用的資源。
比如找工作,最好的方式就是朋友介紹或內推,接下來才是投履歷。我們常會在工作上看到什麼「台大幫」、「輔大幫」也是這樣的道理。雖然可能彼此沒有直接認識,但是可能認識相同的老師,或是有共同的學校朋友。就算兩個投履歷的人差不多程度,但如果有這層關係,就可能透過介紹直接進到面試階段。
建立人脈雖然需要一定的經濟資本,但是重點在於與他人建立和維持關係、從事社交聯誼工作,像相互的邀請、維持共同的嗜好、相互合作以及信任。沒有辦法速成。
三、文化資本:抽象但重要的影響
談到這裡各位應該可以發現,我們常談的資源或資本,不是那麼單純只有錢而已。還有很多抽象但是重要的資源,像是我們接下來要談的文化資本。
文化指的不只是知識、技能而已,還包括了價值觀、行為舉止、品味、談吐,甚至氣質這種抽象的東西。文化資本的取得大多取決於「全面、早期及潛移默化的學習」,由家庭以及學校教育中傳承下來,因此文化資本是相對更難累積的資本。只要多打一份工就可以多賺點錢、多學一個技能;但是品味談吐的改變就不是那麼容易。
文化資本也會影響到你的朋友圈和社會資本。你會發現你的朋友們的品味談吐都差不多;你也很難或不想打入那些跟你品味談吐相差甚遠的人群。
四、象徵資本:獲得社會認同與信譽
有時候我們認同一個人,並不一定是因為他擁有多少財富,還包括了他的社會名望和信用,像是業界的大佬,或是熱心助人的阿嬤等。每個人或社群都會追求各自的社會認同,最重要的是,被別人承認,獲得分量與能見度,及具有某種意義。
特別是在今天,獲得人們的「認同」比過往都來得重要。這個認同不是只是喧嘩取眾般地吸引注意力而已,而是能夠獲得人們對你的信賴,我們現在常聽到的網紅經濟就是如此。透過人們的認同來發揮自身的影響力,除了能夠帶來經濟利益外,也能傳遞自身的價值觀、影響認同你的群眾。
五、時間:最寶貴的資源
最後,一個最特別的資本,也是最重要的資本,那就是時間。時間是一種會逐漸流失,而且最難從其他資本換得的資本。但是所有資本都需要透過時間累積,我們常說的複利效應就是如此。
雖然每個人一天都是 24 小時,但是時間帶來的價值卻完完全全不同。同樣每天工作 8 小時,有人時薪 160,也有人時薪超過 2,000 元。
現在使用時間的方式,決定了未來時間的價值
每天下班後的兩小時你在做什麼呢?你可以選擇玩電動、看韓劇、健身、運動或是學習外語。一兩天過去沒有太大差別,但五年後回頭看,玩電動的人可能已成為「課長」,看韓劇的人可能已學會日常韓文,而喜歡健身運動的人可能已維持良好的體態,持續學習外語的人可能已進入外商企業。你希望追求怎樣的未來呢?
雖然有點芭樂,但是還是要跟各位說:
每天進步 1%,一年強大37 倍
下一篇文章我們將和各位討論,獲得這些資本的策略。
行動計劃:思考與作業
透過思考你擁有的各種資源,包括經濟資本、社會資本、文化資本、象徵資本和時間,以及這些資源在你生活中的應用和價值,可以幫助你更好地評估可行性並制定行動計劃。
現在,請花一些時間,思考你所有擁有的各項資本。以下是一些問題,可以幫助你釐清:
- 你目前透過工作的年收入多少?(包括月薪、獎金、股票等)
- 當你有一天無法工作,你一年還能有多少收入?(像是利息、股利、或公司收益分紅)
- 你是怎麼找到目前這份工作的?投履歷、朋友介紹還是老師介紹?
- 你平常和朋友聚餐,大概都花多少錢呢?
- 目前除了公司同事外,有沒有認識業界的其他朋友?
- 你有沒有參加同業的組織或聚會?
- 在臉書/IG PO 文會有多少人按讚?
- 你現在幾歲?
- 下班之後還有做哪些事,時間怎麼分配呢?
- 對於以上問題,你希望五年後的答案有什麼不一樣?
最新活動
-
特價商品軟體工程師跨國遠端攻略-從履歷到面試一步到位!$239.00 – $639.00
發佈留言